教育部公布「高等教育深耕計畫」預算,一年約173億多元,其中,外界關注的延續「邁向頂尖大學計畫」部分,分成國際競爭和研究中心兩項,總經費60億元。有頂大校長直言,現行頂大有12所,但未來具「國際競爭」能力的大學可能減為4至5所,其他學校可能頓失目標,對我國整體高教發展更不利。教育部端出的「高教牛肉」,讓頂大依舊憂心,這杯羹到底能分到多少?台灣高教競爭力依然無解。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台灣高教經費短缺,以台大為例,一年的經費相當於大陸的地方性學校—蘭州大學,而台大卻已是台灣拿最多錢的學校;台灣教授薪水又不如人,香港教授的薪水是台灣3至5倍,大砍年金之後,好的老師當然會出走;如今,教育部端出的「高教牛肉」,讓頂大依舊憂心,這杯羹到底能分到多少?台灣高教競爭力依然無解。大陸近年積極發展一流大學,我國的高教深耕計畫一年預算是新台幣173億元,但北京大學一年預算則是人民幣173億元。對此,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回應,每個國家對於發展高等教育有自己的條件,不該去做比較,教育部已就現有資源,盡最大力量來發展高教。他說,教育不完全是用錢堆出來,台灣還有很多軟實力,包括優秀師資、自由民主和創新創意的環境等等,足以吸引更多國外學生來台讀書。行政院核定教育部所提「高教深耕計畫」,未來五年將有868.5億元經費投入高教,平均每年173.7億元,比過去的頂尖大學、教學卓越與典範科大等競爭型經費的加總每年118億元高出55.7億元。第一部分「全面提升大學品質及多元發展」,一年編列113億7千萬元,至少50%會用在教學上。第二部分「追求國際一流及強化研究能量」編列60億元。姚立德表示,僅17點6億元(約1成)是依學校學生數分配,其他9成都是競爭型經費,大學自訂發展方向來爭取。過去邁頂有12所大學,未來規畫來打「國際盃」的大學,一定會比現在少,經費會更集中一些。台大代理校長張慶瑞指出,大學要走向國際競爭,資源非常重要。以前的「邁頂計畫」5年500億,一年最少有100億,台大第一年拿到30億,現在的國際競爭和研究中心只剩60億,相對以前的邁頂計畫,明顯降低許多。然而,實質上分到國際競爭的總額有沒有下降,還是跟執行面有關,要等到審核出來才知道。交大副校長陳信宏說,很多學校都還是可以爭取「國際競爭」,不知道教育部最後會補助幾所學校,「能搶到多少經費還不清楚,但沒通過的學校就沒有了。」審查人會決定一切,如果寫的計畫不合審查人的意,可能只能拿到一點點經費。陳信宏說,大部分國立學校有三塊主要的經費,包括教育部的經費、學費和研究計畫,學校能運作的經費就是前兩者,隨著學生數的下降,以及教育部經費「不動」,僅能勉強維持學校的簡單運作,像是支付老師薪水和行政業務費等等,系所若要大幅添購教學設備是做不到的。也就是說,國立大學只能靠頂大經費,才能在研究教學上有比較大的作為,如果沒有這筆國際競爭經費,台灣的大學要談國際競爭「談都不用談」。

CECFBFD4B87E6227
arrow
arrow

    jacobsfu8e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